BOB综合体育如果将时间拉回至 2020 年,在经过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车市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全球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困局,相信谁都难以预想到 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 20% 的中长期目标会提前三年实现。
根据公安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经过十余年的政策引导、扶持与培育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 1000 万辆,占据全球新能源市场半壁江山,且目前仍以每月 70 万辆增速快速攀升,下一个千万辆规模正在加速到来。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电驱动系统是仅次于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对于新能源汽车整车使用性能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等核心指标有较大影响。性能良好的电驱动系统不仅是整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同时也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简单来说,电驱动系统大致涵盖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及减速器等部件。以减速器为基础,叠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便是当下最为主流的三合一解决方案,其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共享外壳耦合及冷却系统,还可以共享电路及功率开关器件,从而有效降低电驱动系统的体积、重量以及成本。
现阶段,结构紧凑、更利于整车布置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已成为主流产品。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间,我国乘用车市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配套份额达 62.6%,已是 2019 年的两倍。
考虑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的渗透节奏,伴随新能源车市的蓬勃发展,相关研究报告预测,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市场空间有望在 2025 年突破千亿。
千万规模市场下,吸引越来越多玩家相继涌入,不止有包括舍弗勒在内的传统电机 / 电控企业,还有来自跨界企业、初创企业的积极试探,以及整车企业垂直整合。
就目前来看,因前期新能源汽车出货量相对不大,部分车企自制电驱动系统风头正盛,但后期随新能源汽车年销过百万辆、车型品类丰富,对自制体系的成本控制能力、快速研发能力、产能等都将提出较大挑战。
基于此,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指出,OEM 垂直整合企业目前较有优势,但未来随着第三方配套崛起及零部件企业的强强联合,会形成 2-3 家电驱动系统头部企业,且是具有独立性、技术实力、整合能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
这其中,凭借二合一电桥先后斩获欧洲汽车产业内重大奖项——金舵奖、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创新奖的舍弗勒集团,正逐渐向世人展现其深耕电驱动数年来的丰厚沉淀。
要知道,作为全球头部零部件企业,舍弗勒在电驱动领域已拥有超过 20 年的经验。2020 年 11 月,在其发布的 2025 战略规划(Roadmap 2025)中,针对汽车科技事业部,强调要致力于成为电驱动行业的技术领导者。
舍弗勒内部常常自称是一家有德国血统的中国民企。虽是玩笑,却透露着舍弗勒集团对于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在他们看来,中国有着远超其他国家更激进也更包容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下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品来刺激,传导到产业链便是客户需求变化莫测,却渴望着所有需求都能以最快速度变现。
早在十年前,舍弗勒便在中国成立电驱动预研部门,并先后同包括泛亚、长安、长城等在内的多家合作伙伴融合共创,先后实现匹配扭矩矢量分配器的电桥、基于 DCT 的 P2 混动、轮毂电机等技术解决方案的初步落地,奠定了舍弗勒在中国发展的本土技术能力。
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壮大,舍弗勒于 2018 年成立独立的电驱动事业部,并在上海安亭正式设立在华电驱动研发中心。随后,舍弗勒首个 P2 混动模块、两挡电桥、二合一电桥相继在太仓工厂投产,分别供应长安、长城 WEY、沃尔沃全球 PHEV 车型,实现了从专注本土化研发,到以中国经验赋能全球市场。
基于过去十年的摸索和实战,舍弗勒逐渐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个系统解决方案,从传统动力总成到混动到电驱全方位的覆盖。 舍弗勒大中华区电驱动事业部高级副总裁 龚玉用如是说。
单以减速箱为例,有别于当前主流的平行轴设计,舍弗勒坚持认为轻量化、紧凑结构设计将是接下来整车企业技术升级过程中的真正需求和痛点。基于此,其主攻同轴式减速箱,更紧凑、更高效也更轻量化的特点,使其先后获得来自奥迪、保时捷、沃尔沃以及领克的青睐。按照规划,舍弗勒还将在北美市场推出基于同轴式减速箱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
此外,适用于混合动力的湿式双离合现在华累计产量已突破 700 万台,发动机管理模块也已超过 560 万台。
而以上,在舍弗勒内部看来,仅仅是第一阶段,面向未来不断迭代的需求,其电驱动正在加速迈入 2.0 时代。
混合动力方面,舍弗勒于今年投产了首款采用特殊集中绕组制造技术的盘式电机,在相同体积下,其槽满率超过 60%,效率提升至 96.5% 以上,有效解决圆线电机槽满率较低的行业痛点。目前,以此为基础舍弗勒推出的 P1 模块率先上车吉利雷神动力 DHT Pro,匹配三挡 DHT,为其整车混动系统提供更为高效的动力输出。
在此基础上,基于对于高功率密度的极致追求,又延申出了一款轴向长度 45mm、100kW 高功率版本,并定于明年投产。
龚玉用透露, 目前,得益于终端市场的良好反馈以及市场的蓬勃发展,这款驱动电机的产能已较初期规划翻了三倍,现已形成年产 40 万台套的产业化能力。
此外,燃料电池方面,基于自身对于精密件设计、制造优势,舍弗勒还推出了首款金属双极板,更高的功率密度以及远薄于石墨板的设计让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乘用化成为可能,且在规模产业化后其成本还将大幅下降,甚至低于石墨板。
深耕中国二十余年来,从设计、研发到制造舍弗勒均在中国有所布局。据官方透露,现阶段其汽车相关产品在华本土化率已超过 90%,且按照规划,这一比例将在不久的未来突破 95%。
为实现这一目标,舍弗勒正加大在华研发及产业化投入,其中包括扩建其在长沙的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继安亭之后,在华的第二大研发中心。建成后,长沙研发中心将与湘潭生产基地形成新的研发 - 制造生态圈,辐射整个西部,更快速响应客户需求。